春节假期综合体验极狐阿尔法T,如“狐”添翼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除了和往常一样的拜年、吃饺子、买买买之外,今年还有一个新的“朋友”陪伴EV君度过,也是一台在选车时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的实力选手——极狐阿尔法T。 阿尔法T是极狐这个全新品牌推出的首款车型,上市至今已经一年有余。携手麦格纳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上进行合作之后,阿尔法T的品质、工艺和长期可靠性得到了十分出色的保障,目前实际用户口碑极佳,EV君身边的两位亲友都成了忠实用户。 这次春节长假,EV君也终于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在经历了2021年的销量“大跃进”之后,2022年的第一个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迎来开门红。
今年2月1日刚好是大年初一,然而各家造车新势力在春节假期中都迫不及待地公布了他们的1月成绩单。按照惯例,每年的春节前都是国内车市旺季,12月车企为全年销售目标做最后冲刺,而今年1月1号刚好也是国内新能源补贴退坡30%的节点。因此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一月新能源市场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良好势头。
比亚迪以一当十,新势力蔚来掉队,“小理哪”稳定交付破万
截至2月11日,国内已经公布数据的新能源车企中,比亚迪销量为92926辆,这个数字已经比其他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合计还要高,毫无悬念继续位居国内新能源销量榜首。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分为两类,其中纯电与插电混动车型分别销售46386辆和46540辆,各占一半。
根据市场反馈数据,比亚迪目前的交付周期长达3-6个月,这与需求量增长速度在过去一年中超出预期有关。去年11月,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旗下仅DM-i插电混动车型在手订单就高达20万台。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继续保持稳定,自去年9月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交付量在1万台以上。2022年1月,小鹏汽车总交付12922台,同比增长115%,虽然相比去年12月年底冲量时的16000交付量出现明显下降,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1.3万台,但小鹏依然是1月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榜首。
同时去年5月,小鹏与肇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肇庆市政府签署了小鹏汽车肇庆基地二期项目,2022年设计产能将从10万台翻倍至20万台。小鹏汽车也表示,基于持续攀升的订单和全年增长预期,在今年春节停产期间对肇庆基地开展了技术改造,进一步加速产能提升。
虽然由于交付周期、以及国内消费习惯等原因,年前无法交付而导致1月新增订单可能会大幅下滑。据统计,目前小鹏交付周期为8-9周,但从目前积压的足够多订单来看,春节后产能提升会继续保证未来一段时间小鹏稳定的交付量。
理想也实现了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在1月交付12268辆,同比增长128.1%。尽管旗下目前只有一款车型,但理想同样不缺订单,交付周期在8-10周。按照理想的产品规划,今年还会推出一款全尺寸的豪华增程式SUV,理想诞生以来一直依靠单品爆款撑起品牌,今年新品能不能延续也值得期待。
另外一个交付破万的造车新势力是哪吒汽车,1月交付11009辆,同比增长402%。哪吒能够打入第一梯队,与零跑类似,凭借的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相比与“蔚小理”主打的20万以上市场,哪吒旗下产品主要定位15万以下。虽然关注度远没有“蔚小理”高,但从11月开始,哪吒也已经悄悄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
蔚来方面本月官方公布的交付数据是9652辆,跌出新势力前三。不过蔚来目前在售的全系车型都是基于第一代平台NT1.0的,而这个平台的首款车型ES8已经是2018年6月开始交付的了,至今将近4年,老平台或许是其增长的瓶颈之一。
不过蔚来第二代平台NT2.0的车型今年也将陆续交付,ET7预计开始交付,同时另一款走量车型ET5也预计在下半年实现交付。产能方面,去年3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蔚来表示今年年初能实现15万单班年产能,双班30万的目标。与此同时蔚来合肥第二工厂预计会在2022第三季度投产,所以产能问题解决后,剩下的就是供应链问题。
立讯精密进军整车ODM,可能是整个电子代工业的缩影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上周五晚,立讯精密发布的一份公告称,公司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一时间立讯要造车的传闻引起了各种讨论。2月14日立讯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整车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合资公司业务上将由奇瑞主导。 在去年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立讯就曾表示公司在汽车业务板块布局十余载,已具备为客户提供高压、大电流等
车企产销数据稳步向好,芯片供应好转?
缺芯的阴霾在过去一年中一直笼罩着全球各大车企,不过从去年10月开始,缺芯的状况似乎有了好转迹象。从广汽、上汽、比亚迪、吉利等国内的多家车企数据来看,在经历9月的低点之后,随后在10月、11月、12月的产量数据普遍都有明显的增幅。
但对比往年数据,年底产量的增长也与车企的销售策略相关,在年底销售旺季,车企会相应提高产能。同时,缺芯的问题根源是来自供需不匹配,新能源汽车上对于芯片的需求量更大,而去年各大车企新能源车型的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因此在芯片产能时,需求增大下缺芯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经历了短暂的供应恢复之后,海外车企率先传出噩耗。今年1月底,丰田汽车因为新冠疫情以及零部件供应受阻,宣布临时关停日本11家工厂的20条产线;在2月初,丰田继续临时停产8家工厂的11条产线。丰田方面表示,原计划2月份在全球生产70万辆汽车,但受到供应影响,将预期缩减至约55万辆。
近日,福特汽车宣布因受到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其位于北美的8家工厂将从2月7日开始一周内临时停产,而其他工厂可能也会减少班次,包括福特 Bronco 、Explorer SUV 、 F-150、Ranger、 Mach-E 等多款车型受到影响。福特方面预计,其上半年产能将持续受到缺芯影响,可能要到下半年才能恢复生产计划。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本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缺的芯片现在仍然缺,去年有些不太缺的现在也开始缺了。一辆车里有500到1000个芯片,这些芯片种类繁多,牵涉到多家供应商,因此整体供应处于时刻变动的状态。整体来说,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形势还是很严峻。”
中芯国际在近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年芯片产能将会从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
然而,对于2022年的汽车芯片供应情况,海内外似乎有不同的状况,国内企业相比之下表现出更加乐观的情绪。国内车企似乎相比海外车企所受的缺芯影响较小,多家国内车企对2022年的产能预期都偏向乐观。
奇瑞集团在2021年销量取得96万辆的成绩,而今年1月销量更是突破10万辆,因此2022年的目标也定得十分激进,确保年销量150万辆、力争200万辆。
广汽集团2021全年销量同比增长4.9%,在2022年产销计划中,他们预计同比增长15%,即产量241万辆,销量为243万辆;东风汽车2022年销量目标则是同比增幅21%,达到400万辆;吉利汽车将2022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相比2021同比增长24%;比亚迪在2021年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为73万辆,但对于2022年,比亚迪将其年度销量目标定为120万台,即同比增长超过60%。
小结
去年芯片短缺导致汽车库存大幅下降,今年车企也会增加产量以填补库存,因此2022年整体汽车产量将会相比去年有确定性的增长。
至于芯片供应问题,2022年下半年,代工厂扩产的产能将会陆续投产,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工信部也组织行业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提供568款芯片产品技术参数信息和1000条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需求信息供行业企业参考使用,并支持行业机构搭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下游沟通协调渠道,加强汽车和零部件企业与芯片厂商的直接沟通交流,及时推动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困难。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22年汽车行业的“芯荒”现象会逐步向好。
自动驾驶加速渗透,360度环视摄像头成为CIS市场新的突破口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诚)跨界造车、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商界的高频热词。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驱动了车载摄像头市场需求的爆发,在政策的指引下,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得以加速落地,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手机摄像头市场。 自动驾驶加速渗透,360°环视摄像头成为新的突破口 纵观车载摄像头全局市场,可以发现各大厂商的摄像头品类都比较集中,横向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在车载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