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奇葩激光雷达位置,引来造车新势力大佬们下场争论

ARM年营收创新高;手机面板价格出现下滑

ARM年营收创新高 IC设计前景看好   5月12日,软银集团旗下的ARM(安谋)公布2021会计年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为止,ARM全年营收为27亿美元,年增35%,按照业务贡献来看,全年芯片设计的授权费收入达到11.3亿美元,年增61%,权利金收入15.4亿美元,年增20%。   Lily点评: 根据IPnest 于 2022 年 5 月发布的“设计 IP 报告”,ARM位列第一,遥遥领先,坐稳IP头号供应商的位置。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40.4%。排名第二第三的是两家EDA厂商Synopsys和Cadence。2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激光雷达在去年下半年迎来了一波数量之争,从一颗、两颗、到四颗,数量上越来越多,甚至有某品牌大肆宣称“4颗以下别说话”。不过最近百度旗下集度汽车发布的新车预告,又引来了新的争议。

激光雷达该放在哪?要几个?大佬下场争论

去年3月,百度与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车,集度汽车将在吉利浩瀚SEA纯电架构上开发新车。原定今年4月18日将亮相集度首款车型,但受到疫情影响被迫推迟。不过在4月18日,集度还是放出了旗下首款车型的一些信息,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车前舱盖上的两颗可升降激光雷达。

图源:微博@集度汽车

在集度放出的概念图中,显示这款车型上唯二的两颗激光雷达分别位于前舱盖的中央两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汽车上十分流行的“跳灯”设计。

这一特立独行的设计,引起了新势力造车大佬们的激烈讨论。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激光雷达放在车顶才是最优解,除了外形有点奇怪。“在车顶上放一个,和在机盖或保险杠放两个,性能上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头顶的单颗性能会更好。但是,在行人碰撞、维修成本、和震动控制(链接主车体)上,都是车顶是最优的。唯一的问题是,车顶激光雷达的造型会需要适应,因为太像机动战士-高达了。”

而集度汽车CEO夏一平也在留言中作出回应,表示一个和两个激光雷达,120度FOV和180度FOV还是不一样的,解决的corner case(极端案例)也不一样,所以在产品的能力上和体验上甚至是安全性还是有差别的。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后来也加入了讨论。关于激光雷达的数量,与李想的观点相反,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表示,两颗激光雷达肯定从性能上远好于一颗的,将来城市NGP和鲁棒性中就可以看到差异。他还透露,小鹏汽车最开始想将两颗激光雷达放在车顶,但无论如何设计,都类似兔子的耙耳朵,后来还是放弃了。

国内模拟芯片企业的发展模式,及进入工业和汽车市场面临的挑战

(文/程文智)今年来国内已经有纳芯微、赛微微电、英集芯、臻镭科技、希荻微5家模拟芯片企业登陆科创板了,加上前两年上市的艾为电子、力芯微、思瑞浦、芯朋微、明微电子、芯海科技和晶丰明源,已经有12家了。另外,必易微科创板IPO已注册生效、帝奥微已提交注册、杰华特在已问询阶段。此外也有被终止的企业,如芯龙技术。再加上在主板及创业板上市的模拟芯片企业就更多了。可见模拟芯片在国内的火热。   可以明显地看到,近几年来,模

当然,关于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还有人认为安装在车灯里最好,夏一平也曾在较早前表示,安装在车灯里倒不一定,但激光雷达和车灯一体化、集成化,肯定是一个趋势的。

威马汽车CEO沈晖表示,自家M7头顶1+两侧2的激光雷达布局,可能是当下感知水平和安全平衡的最优解,过少有盲区,过多无意义。沈晖还认为,单纯的激光雷达数量和位置之争意义不大,短期看成本,长期看技术,也许当感知硬件足够出色,纯视觉才是终局。至于这句话怎么理解就见仁见智了。

是创新还是哗众取宠?激光雷达安装方案对比

通过整理目前已经发布且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前向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分为车顶、前大灯下、中网附近。当然搭载侧向甚至后向激光雷达的车型也有,但数量总体较少,放到后面再讨论。

ET7 图源:蔚来汽车官网

首先是放在车顶,也就是前挡风玻璃上方位置的车型,目前已经发布的有蔚来ET7、理想L9等。毕竟站得高看得远,激光雷达安装在车顶位置的好处主要是视野更开阔,对路面情况有更好的感知效果,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识别到对向车道的来车。同时,由于位置较高,激光雷达受到损伤的可能性较少。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一些低矮、或是在低速场景中距离较近的路面障碍物识别可能会存在盲区。 另外,由于突出车身,对外观造型、风噪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蔚来ET7在高速路况中车顶会产生一些不可忽略的风噪。

另外是安装在中网附近的,这也是传统车企偏爱的位置,奥迪A8、奔驰S Class都采用了这种安装位置,因为激光雷达安装在本身黑色的中网可以最大幅度在视觉上避免违和感,不影响整车的外观。但很显然,位置较低造成的问题是,视野容易受阻,比如距离前方车辆比较近,就有可能被遮挡了大部分视野。另外一个问题是,在中网附近,包括前保险杠,都是最容易发生剐蹭的位置,激光雷达在这些位置就比较容易受损。

小鹏G9 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同理,比如小鹏P5前向两个激光雷达分布前防撞杠两侧,小鹏G9前向两个激光雷达在前大灯下方,这些位置对激光雷达来说,可能会增加损坏几率。

而集度将激光雷达放在车前舱盖上,还采用了可升降设计,确实算是开创了一个新思路。采用可升降的方式首先是在关闭情况下,不影响车身外观,另外相比于安装在中网以及前防撞杠的激光雷达,损坏概率大大降低。

不过李想提到一个关键点,目前集度汽车上激光雷达的位置,无法通过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规。在去年6月,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就提到了在汽车安全领域,重点开展行人保护、汽车前后端保护、外部凸出物等整车及零部件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完善,推进被动安全标准要求升级。

而按照最新修订的《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其中会测试发动机罩上部区域,也就是前舱盖对行人的保护,显然集度在前舱盖上安装可伸缩激光雷达的设计,可能会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当然,集度官方也表示,目前展示的车型只是概念版,外观上与量产车保持90%一致性。或许剩下的10%,就是激光雷达位置的改动。

写在最后:

各大造车新势力大佬们下场讨论激光雷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界目前对于激光雷达的应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最佳方案,与此同时各家厂商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看来探索一个合适的模式,包括从最基础的位置和数量两个维度去找到平衡点。

当然,算起来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还仅仅是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的事。甚至连激光雷达本身的技术线路,也还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关于激光雷达的一系列争议,或许还将陆续发酵。

一文读懂车辆变道预警系统

在很多的事故视频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一类事故,在拥挤的交通环境中,一辆车与旁边车道的车辆距离很近,但是却直接进行变道,从而导致旁边车道的车辆直接撞到了变道车辆。很多人看到这类视频后都会谴责变道车辆恶意变道,影响交通安全。但是在实际的驾驶环境中,很多驾驶员在变道前,会通过后视镜查看后方车辆,但是由于车辆存在盲区,仅通过后视镜看路况时,旁边车道的车辆可能无法直接被观察到,从而导致上文所述的恶意变道的事故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999-609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