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中美自动驾驶到底还有没有差距?

自动驾驶越来越近,主控芯片玩家有哪些?

自动驾驶越来越近,主控芯片玩家有哪些?   根据IDC的最新统计,随着L2级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随使用率日益提升。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功能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2022年Q1中国汽车市场中L2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3.2%。另外,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可L5级自动驾驶的长期前景。       就目前来说,自动驾驶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厂商选择从L2开始做起,有的直接从L4起步。无论是那种方式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个主流论调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实现“弯道超车”,领先欧美。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都可以“吊打”国内汽车厂商。

实际上,自动驾驶乃至电动汽车,其实美国的起步都要远早于国内。所以时至2022年,到底中美自动驾驶技术,还有没有差距?最近在一场圆桌会议上,包括小马智行、PIX Moving镭神智能、一清创新等自动驾驶上下游厂商,分享了各自对中美自动驾驶差距的看法。

在自动驾驶领域,美国毫无疑问拥有先发优势,在自动驾驶的投入上,相比国内要早近10年。不过,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认为,中国整个行业的追赶速度非常快,在今天,她不认为中国跟美国的自动驾驶技术有技术上的差距。

其实这也与两地路况有关,中国道路场景复杂,如果说美国的道路场景相当于登五岳,那么中国的道路场景复杂程度堪比珠穆朗玛峰。测试环境的复杂程度,变相促进了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复杂路况场景的技术领先。

包括在北上广深等地,国内已经有很多厂商进行了很多的路测、运营,而且驾驶位上无人驾驶的车辆,也开始在街头开始测试运营,小马智行也在广州和北京,开始无人驾驶的常态化测试和运营。同时中国拥有更好的生态和环境,完全具有弯道超车的能力,莫璐怡认为:“未来中国是要引领整个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而不是在追赶的状态。”

从基础研究的角度上看,一清创新董事长刘明谈到,中国的企业在各个主要的无人驾驶的公开数据库上,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让锂镍不够用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有韩国媒体报道,随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对电池核心材料需求的激增,尤其是锂、镍等原材料产出无法跟上需求,一些将电池内置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尽最大努力确保原材料。   据调研机构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3年仅锂就需要420亿美元的投资,三倍于60万吨的产量预测。到2030年锂的需求将达到240万吨,而精炼镍的缺口约为23万吨。   新能源车发展对锂、镍需求暴增   新能

排名都几乎处于霸榜的情况。从发表在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以及专利的数量,也就是说在基础研究上,我们是与美国相比不落后的。

而在规模化应用的角度上,中国最好的一个机会是,只有中国才有相关产业规模化的条件,大家对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是非常支持的。刘明解释道:因为很多地方用到无人驾驶技术,是产生成本而不是产生利润,比如一些小规模的园区观光的应用。但是我们逐渐看到,在国内的应用开始变成一个盈利性项目产生利润,像广州港已经有70台自动驾驶车在码头上运作。当使用自动驾驶越多,产生规模化,反映出来就是企业能够利用这些设备产生利润,所以综合来看,中国拥有产业链整合的能力,也有自动驾驶规模化的刚需。

也就是说,中国在基础研究上并不弱,同时具备产业规模化的前提,使得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力非常高。

同时基础研究,也体现在自动驾驶的重要传感器之一,激光雷达上。镭神智能CEO胡小波用这样的说法来形容中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实力:“如果没有政治因素,放开中国的激光雷达厂商过去竞争,三年之内能够把美国SPAC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们击败。”

所以,从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角度,中国肯定是具有很明显的领先的,包括政策和市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PixMoving联合创始人曹雨腾认为,在一些底层创新上,可能美国还是领先的。首先是学术环境等方面,因为没有太强的商业化目的,所以可能从底层技术会更加着重。所以,可能欧美有一天,突然会出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或创新,让自动驾驶往另一个方向走。

自动驾驶OTA未来会如何发展?

相对于将车辆开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线下软件升级,需要花费车主大量时间、需要花费汽车维修企业大量的人力成本不同的是,空中下载技术(Over-The-Air,OTA)的升级方式给汽车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汽车软件升级需要的数据直接下载到汽车内,并自动安装,给汽车进行功能上的升级,简单来说就像是送快递,汽车通过互联网这一“快递线路”将需要升级的功能送到天南海北的汽车上。通过OTA对汽车进行软件升级,不仅可以持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999-609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