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与博泰车联网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达成合作
高通技术公司今日宣布与博泰车联网(简称“博泰”)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的合作。基于强大的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高通技术公司与博泰车联网将围绕整车智能化、智能汽车连接功能、SOA架构、驾舱一体以及基于中央控制器的多域融合等领域扩展合作并开发解决方案。
(文/程文智)在刚刚结束的深港澳国际车展2022上,电子发烧友网小编发现不少量产车型开始配备激光雷达了,比如小鹏P5、小鹏G9、蔚来ET7、蔚来ES7、理想L9等,单车搭载数量有1~4颗不等。这些车型的售价基本都是在20万~40万之间,而目前,激光雷达价格普遍在800美元左右,因此整车厂商还能够接受。
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接下来长城、广汽、上汽等车企也会陆续推出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看起来,激光雷达的春天就要来临了。但其实激光雷达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可靠性、性能、成本,以及产能。
激光雷达产业链面临的挑战
激光雷达上车的车型越来越多,目前激光雷达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整个激光雷达的产业链,包括芯片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据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几个头部激光雷达厂商最核心的问题是进行批量生产,规模可能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速腾聚创创始人、CEO邱纯鑫在stack-up全栈能动2022的圆桌讨论环节表示,他们今年在全球将要交付几十万颗激光雷达,占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的一半以上,压力非常大。
在成本方面,国内的激光雷达厂商充当了价格屠夫的角色,“2017年9月份,一台16线的激光雷达美国方售价为8000美元,速腾聚创邱总那边将价格降到了4.6万RMB,我们镭神智能从2.2万RMB再降至1.2万RMB,2020年7月份我们又把32线干到差不多2万块钱以内、16线干到1万块钱以内。”镭神智能董事长胡小波谈到他们是如何将激光雷达产品价格压下来的时候这样表示。
前面提到目前的激光雷达产品价格在800美元左右,这是指905nm的激光雷达产品,如果是1550nm激光雷达的话,价格会更贵一些,基本需要2000美元起步了,如果是Luminar的话,甚至是3000~4000美元。当然,这个价格主要跟规模和产业链成熟度关系很大,随着量产数量的增大,价格会降下来。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905nm的方案,目前600~800美元的价格其实是不赚钱的,因此,未来两三年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最多也就到500美元左右。他同时表示,今年和明年上半年关注的重点其实是能不能快速上量,而不是赚不赚钱,只有保证上量了,才能跟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有量以后才能谈成本问题。
也就是说未来一年内,激光雷达厂商不会去特别关注成本,只要不是大幅亏损,能批量量产,他们都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到明年下半年,甚至是后年,在规模化量产和质量稳定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能否进一步控制成本,然后价格才可能会略微下降。
综合来看,到2025年905nm激光雷达的价格主要在500 美元左右。 2025年1550nm激光雷达可能会不一样,首先用的人比较少,目前其实就蔚来在用,明年欧洲车厂可能会用一些,海外基本上后期1550nm用的量会更大一点,因为他们基本上是以像robot taxi 这种L4以上的级别商务车为主来进行推广,所以可能对 1550nm的需求会更高。所以1550nm的价格可能会维持在2000美元以上,短期内到2000美元以内还是有难度的。一方面,量比905nm小,905nm:1550nm的量大概2:1或者3:1的关系。所以总体上来看,未来价格降幅不会特别大。
汽车上激光雷达的数量
其实,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单车FOV 能做到多大;二是车卖多贵。
常规来说,1550nm方案现在大家只能承受一个,没办法承受两个,因为价格成本在那里; 905nm方案,目前单车搭载在1-3左右。目前看单车价格在二三十万以内的一般最多搭两个,基本在左前和右前各搭一个,这个其实跟FOV有关系,像速腾聚创MEMS芯片,每个大概转25度, 5个就是125度,垂直方向也是25度,所以它需要在左右两侧都搭一个,才能保证前方的视场角比较好。
与国际芯片巨头高通8155正面PK!芯擎科技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有何杀手锏?
在智能座舱高端芯片市场,目前主要的玩家包括高通、英特尔、瑞萨电子、恩智浦,而由吉利控股集团实际控制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推出了一款自主研发的高端智能座舱平台主芯片“龍鹰一号”。这款产品的功能特色,最新的量产和上车进展,芯擎科技副总裁兼产品规划部总经理蒋汉平博士分享了最新情况。
图:小鹏G9上的激光雷达
理想L9是一个转镜的方案,角度没有那么大的限制,可能基本搭一个就够了,这个方案相对贵一些。另外也和车成本有关,如果车很贵,它可以承受两个,甚至三个,搭载三个未来可能会是高端车型,比如主雷达一个,两边搭两个补盲雷达,例如加Flash 的方案或者加更便宜的 905nm扫描方案也可以,这是基于车定位达到三四十万以上的情况。
也就是说,原则上乘用车一般装三个已经到顶了,未来L4/L5可能会装到 5 个,未来的极限可能是大概在 5 个。左后右后也可以配备Flash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产业链供应商格局
目前905nm方案的需求主要是国内。从芯片端来看,激光器基本上EEL以欧司朗为主,VCSEL 以Lumentum为主,但是需求量其实还没有完全起来。国内的替代可能最快在今年下半年甚至年底才会真正有量起来,总体上国外降价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索尼的竞争门槛是这里面是最高的,所以未来格局可能它这一块是最好的。
FPGA短期门槛也比较高,车规级主要用赛灵思的,之前据赛灵思透露,国内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9成采用了他们的芯片。国内也有一些AISC,但处于早期。国内现在第一阶段都还在自研,比如激光器的驱动器或者接收端 APD 的驱动等,这些价格也很便宜,两三毛钱,而且也比较容易替代。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现阶段光学方面主要依赖大陆,可能部分在中国台湾。
结语
自动驾驶离我们越来越近,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序幕已经拉开,未来激光雷达厂商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谁能拿到订单,并以自己的工程能力和算法迭代能力争取到客户的信任是关键所在。
因为对激光雷达厂商来说,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点,一是工程能力,因为激光雷达的组装其实是很复杂的,有复杂的光学结构、芯片、配套电路,而且模组还要过车规,是否能批量化稳定地供应,是未来对所有激光雷达厂商的考验;二是算法迭代能力。
Vishay推出兼顾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新款AEC-Q200标准薄型DCLink薄膜电容器
宾夕法尼亚、MALVERN — 2022年6月8日 —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新系列薄型符合AEC-Q200标准的DC-Link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MKP1848Se DC-Link。Vishay Roederstein MKP1848Se DC-Link是业界先进器件,在额定电压、温度60 °C / 相对湿度93 %条件下,经过长达56天温湿度偏压(THB)测试,满足汽车高湿环境应用需求。 日前发布的汽车级电容器有四种厚度—12 mm、15 mm、18 mm和24 mm—以及12种可选标配尺寸。这款引线型器件采用薄型设计